当前位置:纵青翡翠网>翡翠百科>正文

曹雪芹为什么爱上玉石 贾宝玉的佩玉刻的什么字

导语:曹雪芹为什么爱上玉石?因为他对玉石的刻制和雕琢极为钟爱。贾宝玉的佩玉刻有“蝉衣、太真”等字样,表现出他的情感和性格。

文章目录导航:

  1. 贾宝玉的佩玉刻的什么字
  2. 凤落玉石典故
贾宝玉的佩玉刻的什么字

贾宝玉的佩玉刻的是“正气凛然”四个字。这是他祖父贾母给他的佩玉上所刻的字。在《红楼梦》中,佩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品,象征着贾宝玉品德高尚、正直坚定的性格特征。佩玉上刻的“正气凛然”四个字也正是贾宝玉为人处事的准则。

贾宝玉的玉,正面写了四个大字是“通灵宝玉”,玉的背面,写了八个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实际就是女娲补天,炼就的五色神石。五色神石本来是一块大山石,因为想游历人间,而被空空道士变成了通灵宝玉,随贾宝玉的出生,一起来到人间。

至于玉上的文字,目的是为了匹配薛宝钗的金锁,以成就所谓的“金玉良缘”的说法。薛宝钗的金锁上,同样有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贾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正好相配

贾宝玉的玉上正面刻的字是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通灵宝玉本是补天剩下的顽石,因向往世间的繁华,经仙僧法术变成了贾宝玉身上戴的这块玉石

这块通灵宝玉也是曹雪芹虚拟的小说的作者,小说虚构成石头下凡经历红尘的故事,石头是伴随着宝玉,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台湾人讲红楼梦,说下凡的石头就是宝玉的这个人,这是错误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石头下凡是这块贾宝玉戴在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为什么作者要把小说的作者徐构成这块石头,因为日记式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贾宝玉不参与的事就没法写下去,因此通过这块被神话了的石头,既可以以第一人称叙述,又可以让他知道贾宝玉不曾参与的空间和事件,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

“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在书中写过,当贾宝玉遭受马道婆的巫术之后,通过一僧一道的法术和这块玉,救回了宝玉和王熙凤的命,在书中也很简短的提到可以知祸福,就是根据玉的颜色。

还有这句“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在前八十回当中我们只能看到它是和薛宝钗的金锁上的刻字是相对的,薛宝钗金锁上的字是:“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通过薛家的描述也是一个癞头和尚赐的字,这也是金玉良缘的最好联系吧!但很多拥黛派的红楼梦爱好者说这几个字是薛家杜撰的,我觉得通过文本细读,暂时没有发现是薛家谎话的破绽,因为他们说癞头和尚之前,包括贾宝玉也不曾知道还有癞头和尚这个人。

有意思的是这块通灵宝玉在高鹗续熟读一百一十五回又出现除邪的场景描述,这个在庚辰本的脂批已经说过,除邪仅二十五回那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了!因此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也是红楼梦爱好者应该客观的看的内容,不要把它们与前八十回混为一谈!

其实这两首对句,也含有着不吉利的隐语,莫失莫忘和不离不弃,也就是说如果丢失或者亲人离弃都会让原来的仙寿恒昌 芳龄永继 消失。他们后一句的前提都是他们的前一句,没有了前面自然也就没有了后面,看起来是一句吉利语,却隐含这这样的危机,也恰恰在八十回之后,通过各种线索,有宝玉丢玉的事件,但也许曹雪芹笔下的丢玉不会和高鹗续的这样离奇吧。

凤落玉石典故

三国·凤仪亭

"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吕布知道董卓携貂蝉入府,收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乘董卓上朝时节,入府窥探貂蝉,并邀至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假意哭诉被董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戟来,直刺吕布,吕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动吕布,剪除了董卓。

详细解释

有凤来仪 :yǒu fèng lái yí

释义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出处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示例 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四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

有观点认为《有凤来仪》引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与凤通假。

《有凤来仪》和《凤仪亭》都是针对女性的。前者指元春探亲,一展凤的风采。后者指貂蝉不守闺训,乱了人常。有凤来仪,指有凤凰来配合某个事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纵青翡翠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手镯飘花翡翠价格如何?下一篇:翡翠原石如何下手好看一点 翡翠原石在家怎么打磨

文章评论